簡介:工業機器人是將機器人技術用于制造業的,它能自動執行工作,是靠自身動力和控制能力來實現各種功能的一種機器。它可以接受人類指揮,也可以按照預先編排的程序運行。 按照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亞洲后來居上已經超過了北美、歐洲,成為已投入使用……
工業機器人是將機器人技術用于制造業的,它能自動執行工作,是靠自身動力和控制能力來實現各種功能的一種機器。它可以接受人類指揮,也可以按照預先編排的程序運行。
按照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亞洲后來居上已經超過了北美、歐洲,成為已投入使用的工業機器人最多的地區。截至到2017年底亞洲約有超過100萬的工業機器人,模約占全世界總規模的65%。
而中國的工業機器人應用規模差不多也占據了亞洲工業機器人應用總量的一半,即50%。換句話說中國的工業機器人應用占全球的比率大約是32.5%;其次是韓國,約為亞洲工業機器人應用總量的19%;第三名是日本,約占亞洲的18%,而印度只是和泰國相當,僅占亞洲的1%。
歐洲的工業機器人應用規模占全球的比率約為17.3%,要遠低于中國的32.5%;北美的工業機器人應用規模占全球的比率約為13.6%,還不到中國規模的一半。
當然了,以上僅僅是工業機器人的應用規模,并不是工業機器人的制造規模。從目前來看,發達國家在工業機器人的制造上仍然占有優勢。
以工業機器人的“四大家族”(工業機器人企業中最頂級的四大企業),發那科、ABB、安川電機、庫卡。其中,ABB是瑞士的企業,發那科和安川電機是日本的企業,庫卡原本是德國的企業但在2017年被中國的美的集團收購。
所以說即便考慮到引入的“外援——庫卡”,中國的在工業機器人的制造上也只是勉強進入了世界一流,但還沒處于絕對領先地位。
如果我們把視野擴展到工業機器人前十企業,那除了排名前四的“四大家族”外,剩下的6家企業中日本還有川崎重工、愛普生、那智不二越株式會社等三家企業。另外三家分別是瑞士的史陶比爾、意大利的柯馬和美國的Adept Technology公司。
這樣看來似乎日本、瑞士在工業機器人制造上都領先于中國。而且除了庫卡外,中國本土的企業機器人企業大多集中在集成端,承擔系統二次開發、定制部件和售后服務等附加值低的工作。
核心零部件尤其是像RV減速器的這樣的亟需國產化突破,并且是規模化量產的突破,才能在接下來的競爭中占據優勢。
文章來源,
工業機器人維修官網:m.qhdjz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