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無論是德國率先提出的工業4.0概念,美國推行的先進制造伙伴關系(AMP)計劃,還是日本正式實施的智慧制造系統(IMS)和中國工信部通過的中國制造2025規劃,這些都指向同一個目標,那就是希望通過先進的IT與自動化技術來促進制造業革新,以實現智能化,提升效……
無論是德國率先提出的“工業4.0”概念,美國推行的“先進制造伙伴關系(AMP)”計劃,還是日本正式實施的“智慧制造系統(IMS)”和中國工信部通過的“中國制造2025規劃”,這些都指向同一個目標,那就是希望通過先進的IT與自動化技術來促進制造業革新,以實現“智能化”,提升效率,降低成本。而實現這個目標,
工業機器人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以前,工業機器人應用最為廣泛的是汽車制造業;現在,工業機器人制造企業正努力向其他領域拓展。工業機器人制造企業也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涌現,對于工業機器人的前景,業界都是一直看好。不過,想要從中得益也并不容易。因為工業機器人涉及的系統相當復雜,僅核心零部件就包括了機械系統、控制器、伺服器和減速器等。
當前我國工業機器人產業存在特點:關鍵環節技術能力缺失,核心零部件主要依賴進口;核心技術創新能力薄弱,集中在中低端產品,高端產品質量可靠性低;企業“小散弱”問題突出,產業競爭力缺乏等。
核心零部件進口替代有望分層逐步實現:控制器與國外產品差距最小,有望率先實現進口替代;伺服系統自主配套能力初具,短期全面進口替代難度較大;精密減速機主要依賴進口,短期國產化替代進口難度最大。
但仍有專家預測全球機器人采用的前景持續樂觀,尤其中國市場,中國目前占全球安裝的所有工業機器人的近四分之一 ,超過其他任何國家。中國將是推動全球工業機器人增長的核心市場,到2021年,中國將占工業機器人全部新增銷售額的近一半。全球安裝的工業機器人的三分之一。
隨著我國機器人上游企業對三大關鍵零部件國產化進口替代的分步實現,利好國內本體制造的發展,屆時具備向產業鏈上游延伸的本體制造企業的爆發力值得期待。
在Altera公司亞太區工業業務部市場開發首席經理江允貴來看,有三個趨勢在推動著工業自動化市場的蓬勃發展。一是提升能源效率,降低能源成本;二是提升生產效率,這包括功能安全、生產線的穩定安全、保護操作人員的安全、以及機器損壞的降低和更長的生命周期和可靠度;三是所謂的智能工廠。而只有前面兩個因素達到后,才有可能實現智能工廠。他認為工業機器人是自動化里很關鍵的一部分。
當前我國工業機器人仍處于發展初期階段,國產工業機器人的成本受制于核心零部件的進口溢價而居高不下,短期內仍難以全面改觀,而只有真正掌握核心零部件的關鍵技術才是破局之道。從產業鏈的角度進行梳理,我們看好具備上游核心零部件自主研發和生產能力的企業,專注細分領域、基礎工藝扎實、具備向產業鏈上游拓展的本體制造企業及具備規模優勢的系統集成企業。
文章來源,
工業機器人維修官網:m.qhdjznet.com